OEM24小时专线

17362265742

17362265742





微信二维码

位置 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动态

返回列表页

品牌方寻找疼痛膏药代加工源头大厂全流程指南:从需求到落地的关键步骤

疼痛膏药代加工 日照海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膏药代加工厂

品牌方寻找疼痛膏药代加工源头大厂需遵循明确需求、筛选厂家、深度对接、推进落地四大核心流程,结合资质合规、技术实力、品控体系等关键指标,实现从产品定位到批量生产的全链路管控。以下是具体步骤与分析:

 

一、需求明确:奠定合作基础

产品定位

目标人群:中老年(骨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)、运动人群(肌肉劳损、韧带损伤)、办公族(颈椎痛、肩周炎)。

功效方向:针对不同疼痛类型设计配方,如含远红外陶瓷粉的发热型膏药(促进血液循环)、含双氯芬酸钠的消炎镇痛型膏药(透皮吸收效率30%)。

价格区间:根据目标市场定位(高端/中端/低端)设定成本预算,例如械字号产品因需通过医疗器械认证,成本通常高于保健类膏药。

资质准备

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包含“医疗器械生产”或“消毒产品生产”。

商标注册证或受理通知书(避免使用绝对化用语如“治愈”“根治”)。

了解医疗器械备案/注册要求:械字号产品需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》+产品注册证,保健类需“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”。

9.9-3.jpg

二、工厂筛选:核心能力考察

生产资质

械字号生产:需十万级洁净车间、医用级原料(如薄荷脑纯度99%)。

保健类生产:需动态提取技术保留药材有效成分(如丹参、三七的活性成分)。

案例参考:日照海旭医疗同时具备械字号+保健类资质,可灵活切换产品线。

技术实力

透皮吸收技术:要求厂家提供第三方透皮试验报告(如Franz扩散池法检测24小时累积渗透量),优先选择透皮率≥30%的技术方案。

药材提取工艺:考察是否采用低温浓缩、超临界萃取等技术保障药效稳定性。

研发团队:确认是否拥有专业配方开发能力(如含脂质体包裹技术的缓释型膏药)。

品控体系

质量认证:通过GMP认证,具备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(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全流程可溯源)。

检测设备: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(检测药物含量)、微生物限度检测仪等设备。

案例参考:日照海旭医疗集团通过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成品抽检合格率达99.7%

产能保障

生产设备:全自动涂布机、高速裁切机等先进设备,支持小批量试产(5万片起)到大规模量产(5000万片/年)。

供应链管理:考察原材料供应稳定性(如与药食同源种植基地合作保障中药材质量)。

三、流程推进:从对接到落地

需求对接(1-2周)

提供产品需求文档(含功能、成分、规格、数量等),工厂评估可行性并签署保密协议。

案例参考:日照海旭医疗集团通过“朱氏智能制造云平台”实现需求快速响应,样品制作周期缩短至7天。

配方打样(2-4周)

研发团队设计配方,提供样品进行测试(含透皮率、粘性、过敏反应等指标),优化调整至满意。

关键点:要求厂家提供原料质检报告,生产过程可现场监督。

资质办理(4-8周)

确定产品分类(一类/二类医疗器械),准备注册/备案资料(含临床评价报告、风险分析报告),提交药监部门审批。

案例参考:日照海旭医疗集团协助客户完成FDA-GMPC认证,产品出口至欧美市场。

批量生产(2-3周)

原材料采购与检验(原则不接受客户来料,独家秘方可接收中药材原料),生产线批量生产,成品检验合格后出厂。

关键点:约定交货时间及违约责任(如延迟交货按日0.5%支付违约金)。
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
资质合规性

确保工厂资质与产品类型匹配(械字号不可宣称“治疗作用”,保健类不可宣称“医疗器械功效”)。

包装标识需符合法规(如不含虚假宣传、未注册商标禁用)。

质量把控

要求厂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(如SGSIntertek),成品抽样送检。

案例参考:日照海旭医疗集团建立“原料-半成品-成品”三级质检体系,不良品率控制在0.3%以内。

合作条款

明确知识产权归属(如配方所有权、包装设计版权)。

制定质量争议处理方案(如72小时内响应投诉,48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)。

2.19-1.jpg

五、行业趋势与建议

技术升级

向缓释透皮技术发展(如含微针阵列的智能膏药),注重原料创新(如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促渗剂)。

提升使用体验(如透气性膜材、低敏胶水)。

市场趋势

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(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无糖膏药基质)。

线上渠道成为重要销售阵地(需符合电商平台合规要求)。

合作建议

实地考察工厂生产环境、设备状态、员工操作规范。

建立长期合作关系(如签订3-5年框架协议,享受价格优惠及优先排产权)。


返回顶部